《大秦赋》渭阳君诛杀嫪毐,却被嬴政砍下手臂,原因并不简单!

《大秦赋》渭阳君诛杀嫪毐,却被嬴政砍下手臂,原因并不简单!

从这一角度来看,渭阳君显然是一时间情绪比较激动,没能考虑到这么多。但是,年轻的秦王嬴政,却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成熟心智。所以,情急之下,他选择拔剑砍伤自己的大伯,避免他继续说下去。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一旦让渭阳君把话说完,那么,嬴政和嫪毐、赵太后甚至吕不韦之间的矛盾将会立即爆发。在没有做好充分的谋划之后,秦王嬴政显然不愿意仓促发难。对于秦王嬴政,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夺回秦国的大权。在没有亲政之前,秦国的大权被吕不韦、赵太后把持。一个是自己的母后,另一个则是在秦国上下遍布心腹党羽的仲父,这并不是一般的大臣,可以轻松的应对。从秦王嬴政后面的表现来看,他希望嫪毐和吕不韦之间二虎相争,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如果让渭阳君继续闹下去的话,很可能将导致嫪毐、赵太后、吕不韦等人联手,以秦王嬴政当时的实力来看,无疑难以应对这样的局面。除此之外,在《大秦赋》这部历史大剧中,秦王嬴政砍下渭阳君的手臂,实际上是救了他一命。众所周知,在秦国朝廷之上,渭阳君擅自带着利器进入宫殿,将会被处死。所以,大家熟悉的荆轲刺秦中,荆轲只能将匕首藏在地图中,不然他根本无法带着匕首接近秦始皇。

对于渭阳君携带利器的行为,如果嫪毐、赵太后、吕不韦等人真要追究下来,秦王嬴政将会骑虎难下。现在,秦王嬴政将其砍伤,自然能够避免他人继续追究渭阳君的罪过,这自然是出于保住这位大伯的意图。在砍伤渭阳君之后,秦王嬴政又负荆请罪,亲自来到渭阳君的面前,割掉了自己的一缕头发。而这,不仅获得了渭阳君的谅解和理解,更获得了渭阳君及其背后宗室的支持。一定程度上,正是获得了秦国宗室的支持,为秦王嬴政日后平定嫪毐之乱,罢免丞相吕不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到历史上的秦始皇,正是通过平定嫪毐之乱,罢免丞相吕不韦,从而彻底了收回秦王的大权。

司马迁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记载: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面对已经亲政的秦王嬴政,加上事情的败露,这导致嫪毐决定铤而走险了,在秦国发动了叛乱。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当然,这一切都被胸有成竹的秦王嬴政化解了。按照《史记》的记载,秦王嬴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攻咸阳宫,那里也早有秦王安排的大军,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对此,秦王嬴政将嫪毐车裂,也即和之前的商鞅一样,嫪毐也遭到了车裂之刑。在平定嫪毐之乱后,赵太后自然失去了继续干预秦国朝政的机会和能力。在秦国历史上,太后干预朝政,可以说是比较频繁的事情了。比如秦昭襄王在位初期,宣太后芈月事实上掌握了秦国大权。而宣太后所在的外戚,也即来自楚国的魏冉等人,更是遍布朝堂之上。如今,秦王嬴政也面临着类似于秦昭襄王的问题,虽然过程同样艰难,不过他还是和秦昭襄王一样,剪除了太后在朝廷之上的势力。

最后,另一方面,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嬴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秦王嬴政的关系已无法挽回,便饮毒酒自尽。对此,在笔者看来,伴随着吕不韦的自尽,秦国的朝堂之上,自然没有可以抗衡秦王嬴政的势力了。而这,促使秦王嬴政全面推行消灭六国的计划了。

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给秦国,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自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始皇开始了剪灭六国的战役,也即第一个就消灭了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国,自韩国开始,秦始皇花费了10年左右的时间,又消灭了魏国、赵国、燕国、楚国、齐国,从而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总的来说,相对于消灭山东六国,建立秦朝的功绩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如果没有平定嫪毐之乱,罢免权臣吕不韦,秦始皇自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磨难和挑战,让秦始皇更加成熟和强大,从而迅速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实现了历代秦国君主的夙愿。对此,你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