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韪(生卒年不详,去世于公元201年),益州巴西郡人。当刘焉前往益州时,赵韪当时担任都城的太仓令,见到动乱的局势后,便选择辞去职务,和董扶一同跟随刘焉来到益州。
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因背疮加重去世,赵韪和益州的高层官员看到刘璋温顺仁厚,便联合上表推举刘璋担任益州刺史。朝廷下诏任命刘璋为监军使者,并兼任益州牧,同时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派遣他率军进攻刘表。
在兴平元年(194年),赵韪提出将巴郡拆分为多个郡,他建议将垫江以上的区域划为巴郡,并任命庞羲为太守,治安汉;将江州至临江划为永宁郡,设立固陵郡等。
然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韪因益州百姓的不满,借机联合荆州地方官吏和益州本土士族,发动叛乱。随着蜀郡、广汉、犍为等地响应,赵韪的势力迅速扩大。
尽管如此,赵韪的叛乱最终失败。建安六年(201年),赵韪率军围攻成都,却因东州兵的顽强反击而败退。东州兵担心一旦赵韪成功,他们会遭到益州本地士族的报复,因此奋力抗争。赵韪最终被部下庞乐、李异背叛,攻陷并杀害了赵韪。
三、庞羲
庞羲,生卒年不详,司隶河南人。汉灵帝在位时,庞羲曾担任洛阳的议郎,才学出众。刘焉与马腾兵败后,庞羲不顾官职,倾尽家财营救刘焉家族,并随即弃官入蜀,成为刘焉的部下,代表东州兵在蜀地站稳脚跟。
在公元194年,庞羲与赵韪一起辅佐刘璋即位,是刘璋政权的两大重臣之一。刘璋在位期间,庞羲担任巴西太守,负责防御张鲁的入侵,为益州的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庞羲与刘璋有亲戚关系,其女庞氏嫁给了刘璋的长子刘循。
然而,庞羲因功高自傲,曾私自招募賨人作为部曲,最终引起刘璋的怀疑。庞羲曾有叛变之心,计划反叛刘璋,但这一阴谋被程畿所识破并阻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