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经验
随着农村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传统村庄形态逐渐消失,城市社区形态又未建立,在这一过渡时期形成了兼具城市社区形态与农村社区特质的新型社区。目前,温泉镇已形成温泉水岸家园社区、杨庄社区两个腾退村回迁社区,共5031户,9549人。镇党委在工作中发现,与普通城市社区相比,回迁社区管理面临着如下难题:
一是回迁社区组织形态结构复杂。回迁后党支部、村委会承担着腾退前各自村集体资产经营的经济功能,不能用简单撤并的方式进行整合,村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关系如何协调值得思考。同时,社区中物业公司、社区公益性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各类组织混居的复杂状态对社区管理带来全新挑战。
二是回迁社区组成成员身份多重。进入新型社区的居民拥有社区居民、农村村民、经济合作社社员三重身份,不同身份所处群体的利益诉求各异,传统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难以适应回迁社区居民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如何管理集体资产,实现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如何兼顾社区居民整体利益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是公共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回迁村民身份、组织形式、居住形态的急剧转变,对建立新的城市社区化组织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存在强烈需求。同时,由于不同村庄和区域的群众混居,回迁社区的居民在相互融入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何将“我们村”的观念转变为“我们社区”的观念,是回迁社区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此,温泉镇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着力解决难题。
设置新型社区地区工委开展统筹管理。地区工委是在镇党委领导下设立的新型社区的党的领导机构,是新型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下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并设办公室负责地区工委的日常业务。设立地区管委会,承担社区行政管理智能,在地区工委的领导下对社区居委会等自治组织担负指导责任,负责统筹协调各类社区资源、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同时,镇党委统筹开展社区干部的选拔任用,在妥善安置原村及社区干部基础上,选配多名有能力、有经验的骨干充实到基层党组织,确保“组织不散、队伍不乱、作用不降”。
建立“1+2+N”新型社区服务体系。“1”指新型地区工委这一领导核心。“2”指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和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两大体系”。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负责,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定位于社区的公共事务。“N”指各类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力量。新型地区工委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关系,形成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结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模式。例如,温泉水岸家园地区工委下设太舟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东埠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和温泉水岸家园社区党总支,在地区工委领导下,形成村居相互融合、各类社会组织协调发展、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体系。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新型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温泉水岸家园社区设立1200平方米的新型一站式服务大厅,合理划分公共服务区、职员办公区、公共活动区三大区域。整合构建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含儿童活动区、老年生活照料区、文化活动区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共1500平方米,引进银行、邮局、超市发、菜市场、药店、幼儿培训、美容美发等便民机构5914平方米,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均衡化社会服务。同时,社区物业公司定期对公用设施、绿化、卫生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回迁社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和社区化。
做好集体资产管理。新社区成立后农村集体经济仍由镇农资委统筹管理和指导。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集体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实行公司化运作,集体与成员按拥有股权比例进行收益分配。出台合同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经济合同续签指导意见等,规范审批流程和权限,强化对集体资产的制度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投资、运营都要经股东会表决,达到一定金额时,要经农资委审核。同时将原来由村里支付的办公经费、公益事业金及其他经费纳入统一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范围,为村集体经济减轻支出负担。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加快发展林地经营、房地产租赁和服务业经济项目,转型升级经营模式,带动回迁村民增收。
-
海淀区温泉镇创新机制解决腾退村回迁社区管理难题
责任编辑:金组新文章来源:bet365亚洲官网网 作者:海淀区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17-10-13